右江民族医学院是一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坐落在广西西部的百色市。百色市北与贵州省接壤,西与云南毗连,南与越南交界。1929年邓小平在这里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百色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居住着壮、汉、瑶、苗、彝、仡佬、回等七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87%。百色作为建设中的铝工业基地和森林城市,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美丽、清澈的澄碧河、右江穿城而过, 南昆铁路、南昆高速公路贯穿右江河谷。学院绿树成荫,花草繁茂,环境幽雅。
学院的前身是百色医学专科学校,创建于1958年9月。1978年8月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医学院校,并更名为右江民族医学院。198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经过49年的艰苦创业,学院已经从一所“草棚大学”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医科院校。目前,学校占地面积857.69亩, 学院本部现有教职工658人;有基础学院、临床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成人教育学院5个二级学院和口腔医学系、医学影像系、人文与社会科学部、外语部、体育部5个系部;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4所;图书馆藏书48.7万册,电子图书31.5万册。
学院现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6个本科专业。 2007年全日制在校生5022人,其中本科生4180人,生源地覆盖全国13个省(自治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6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45人,占专任教师40.28%;具有博士、硕士学位149人,占专任教师41.39%。 形成了一支数量与结构合理、发展趋势好的师资队伍。
学院高度重视临床实践教学,大力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 拥有附属医院5所,近三年各附属医院实际开放病床数平均值为3713.67张,生均床位数为1.02张。 拥有45所教学和实习医院,建立了公共事业管理(医学与信息方向)、预防医学、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教学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
学院积极开展科学及教学改革研究工作,注重发挥科学研究对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地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264项。 几年来获得国家专利3项、自治区和地厅级科研成果及奖励26项、自治区教学成果奖6项。 拥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科研工作促进了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 教学改革和科研成果促进了教学。学院依托重点学科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现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3门, 院级精品课程8门,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 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协调发展的医学教育体系。
学院积极发展对外开放和合作交流。多年来,学院与国外著名院校、科研单位开展多项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向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派出访问学者,还邀请了美国、英国、丹麦、澳大利亚、挪威、日本、加拿大和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到校讲学,开展学术交流。并长期聘请外籍教师来学院进行外语教学。
建院49年来, 学院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的办学定位,为广西及周边老、少、边、山、穷地区培养了2万多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 为促进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温家宝、李铁映、宋任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自治区党政领导先后到校视察。1990年11月22日,江泽民、温家宝等中央领导人在与我院师生座谈时,对我院坚持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经过三年多的评建工作,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教学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结构明显改善,素质明显提高。经过多次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和深入思考,对49年的办学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规律,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弘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右医精神,立足广西、面向西南、辐射周边、服务基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在我国西南地区有较大影响的高等医学院校。学院全体师生将按照这一办学指导思想,为实现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而努力奋斗!